“双碳”目标下,汽车行业转型义不容辞

来源:
南方plus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2-28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492万辆,汽柴油年消耗量约为2.6亿吨。交通运输行业约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今年,“双碳”目标给变革中的汽车行业提出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实现“双碳”的主力军之一,汽车行业负起的责任远不止路上的汽车产品。“双碳”与整个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息息相关,由碳中和引发的产业转型潮正在汽车行业不断升温。从产品布局,到生产端脱碳,再到供应链转型,“双碳”正成为影响汽车全产业链变革与重构的又一重要因素。

“碳竞争”拉开帷幕

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汽车行业被寄予了厚望。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明确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

毫无疑问,“双碳”的挑战是巨大的,但这一产业趋势、产品结构、市场利益交织的复杂大考,已经是汽车行业共同所向。沃尔沃、福特、通用、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比亚迪和印度塔塔汽车旗下的捷豹路虎6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签署承诺: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停止燃油车的生产。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车用总燃料消耗量达2.27亿吨,在不考虑新能源汽车用电排放的情况下,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2亿吨。产品使用环节是汽车行业减碳的关键一环,车企纷纷布局多元化动力路线,纯电、混动、氢能都有涉猎。

长城汽车是第一家明确减碳目标的中国车企,围绕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决定加速推行产品新能源化,2025年销量的80%将是新能源汽车。而东风、广汽上汽、一汽等企业也都提出了减碳规划,其中广汽集团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上汽集团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总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对比看来,长城汽车是车企里较为“激进”的转型选手,但是,汽车行业的“脱碳”行动还缺少顶层设计,缺少整体的行动指南,等到具体政策出台,汽车行业“脱碳”将进一步加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预测,203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有望达到6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将达到66%,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应达到28%。

全产业链的变革契机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阶段排放将占到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45%,到204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5%左右。可见,汽车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减碳,强化合作与协同。

无论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在提出各自减碳目标的同时,也在挖掘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可能。比如长城、广汽都计划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东风计划2025年制造端碳排放强度降低15%;大众集团则要求供应链企业到2025年实现减碳30%;奔驰宣布到2039年,只有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材料才会被采购。

目前看来,跨国车企对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推动更加超前。以宝马为例,它计划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1/3,这个30%的数据明确分化到供应链、生产和使用环节,则是分别减排20%、80%和40%。

从全生命周期入手,不仅是整车企业承担起“脱碳”重任,上游供应链企业和下游材料回收处理相关企业都积极加入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指出,对于处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材料企业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源头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降低高能耗。

目前,国内外零部件供应链企业正积极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大陆集团旗下的康迪泰克规划最迟到2050年在价值链上实现100%碳中和。在张家港工厂,康迪泰克已率先采用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该项目每年减少14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汽车行业正加速奔赴在降碳、脱碳之路上。而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不仅是整车企业的使命,也与整个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息息相关,这是一场不可推辞的转型,也是全产业链加速变革、地位重构的契机。

大家都在申请

一键匹配您可申领的政策

* 公司名称

行业

* 上年度营收规模

相关企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王传福
注册资本:291114.2855万人民币
主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汽车制造、电池、电动车及其零部件、电动汽车、传统燃油汽车、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和部件、锂离子电池以及电池、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服务、锂电叉车、品牌汽车、手机锂电、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锂电池、叉车、电动叉车、纯电动汽车、托盘叉车、镍镉电池、手机充电器、连接器、金属零部件、冲压模具、BYD铁电池、电子零部件、手机部件、汽车及零配件、镍电池、电脑零部件、双模电动车、手机设计、五金电子产品、手机锂离子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汽车业务、手机测试、光电子产品、IGM大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手机ODM、微电子产品、手机零部件、柯瓦合金零部件、充电器、手机组装业务、轿车、IT零部件、镍二次充电电池、电动叉、电池管理系统、镍氢充电电池、铁电池模块、汽车电子装置、手机零配件、充电电池、消费电子产品及其部件设计制造、太阳能电池、手机装饰、汽车制造供应商、电子产品、双模电动汽车、LED、汽车维修、汽车模具、纯电动巴士、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锂电池、燃油轿车、乘用车、电子设备及零部件、铁电池组、电动车、模具、通信电源设计、电子电源设计、电力电源设计、汽车用品、液晶显示屏模组、储能电站、不间断电源设计、笔记本电脑ODM、汽车零部件、LED产品、手机、工艺礼品相关产品、手机按键、MIM产品、塑胶机构件、太阳能电站、储能解决方案、不间断电源、柔性电路板、键盘、电声产品、塑胶件、显卡板制造设计、五金件、铝合金涂装、直流电源、液晶显示屏、塑胶壳、机床、太阳能产品、逆变器、集成电路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魏建军
注册资本:848655.9123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制造、suv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轿车、电动新款汽车、越野大皮卡、汽车服饰、智能商用大皮卡、四驱房车、越野车、风骏房车、房车下载、SUV越野车、皮卡设计、汽车工业、汽车、房车图片、赛拉维房车、汽车灯具、SUV车型、房车、自行式房车、背驮房车、汽车配件、变速器、拖挂房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装饰用品、自行车等代步设备、摩托车、皮卡、汽车零部件、发动机、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整车、汽车信息咨询、乘用车设计、旅居车、离合器变速箱、电动侧踏、内饰、零部件、专用车、汽摩配件、冷藏车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曾庆洪
注册资本:303134.4616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整车、汽车研发、汽车销售与物流、汽车金融、乘用车、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物流、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工业、商用车、汽车、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