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奖励300万,首批268家,广州的企业看过来!

摘要
重要解读
近日,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发布《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协同做好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培育3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资助资金
奖励资金由市级财政直接支持,市财政每年新增安排1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区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方案》指出,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梯队培育格局。建立健全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每年入库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遴选“专精特新”扶优计划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省“专精特新”资质评定。
《方案》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置研发设备、软件,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申报各级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发明专利布局,建立核心技术专利池,开展标准化工作。
《方案》指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和品牌培育及创建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和维权、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维权、现代服务业商标的培育和发展。
《方案》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抢抓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契机申报上市。组织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等参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对接及项目路演。
《方案》指出,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先纳入市领导挂点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政企联络员,搭建企业与政府常态化对接沟通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绿色通道评审职称,不受学历、论文等资格限制。
附件:
如何进行“专精特新”企业相关项目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涉及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