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出台30条措施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摘要
重要解读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加大省级应急周转资金池奖励资金奖补力度,结合实际,帮忙中小企业减轻房租、水电费等负担,给予社保补贴等。
2、充分发挥基金支持作用。加大财政出资和社会资本募集力度,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并积极参股在市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服务。
3、发挥融资奖补资金作用。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
4、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8% )、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小微企业,最高可给予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5、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采用“基础+增量”的补助方式,对建立研发预算制度、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根据其上年度研发费用情况,给予最高400万元的后补助支持。
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6、推进减税政策落地。全面落实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支持力度。推动进出口环节减税,实施担保方式改革,为企业办理汇总征税、关税保证保险等税款担保,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7、落实国家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免征、降低标准等政策。
三、强化金融服务功能
8、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开发“专精特新贷”等针对性信贷产品,强化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考核,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9、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
10、加大企业融资保险支持力度。持续推广“信保+担保”融资模式,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融资增信。
11、发挥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对符合条件、为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或风险补偿。
12、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或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规范发展。
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13、深化“三零”“三省”办电服务。打造“阳光业扩”办电品牌,推动中小企业办电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4、推动实施高速公路通行费差异化收费政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5、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强化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引导市场预期,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16、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鼓励开发区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全承诺,拿地即可开工”。
17、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上云”,提升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
五、支持稳岗扩岗措施
18、落实稳岗扩就业政策。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将原定执行至2021年4月30日的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政策延长期限至2022年4月30日。
19、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对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可预先支付50%的培训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中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6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20、加强就业见习工作支持。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六、保障企业款项支付
21、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22、持续深化清欠专项行动。
七、着力扩大市场需求
23、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配套,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
24、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展会活动。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找客户、拿订单、拓市场,对参展展位费和人员机票实施分类补助。
25、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加密跨境电商包机、中欧班列(郑州)专列开行班次。对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项目,按企业注册或认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不超过70%的支持。
26、落实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政策。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
八、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27、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联合知名高校举办中原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原领军型企业家等专题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28、加强人才供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对接。
九、深入推进企业帮扶工作
29、常态化开展企业帮扶。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根据企业规模、类型及所属行业,分级分批组织惠企政策解读和案例分析,持续推动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3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如何进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