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22年加码减税降费,助力企业纾困

摘要
重要解读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完成收入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较好发挥了稳增长、补短板作用。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推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扩大范围,2.8万亿元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继续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节省资金用于增强地方民生财力保障。
在科技投入方面,2021年,全国科学技术支出0.97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有力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创新完善政策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出台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支持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等,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聚焦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同时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增强可持续性,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财政政策适当靠前发力,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出台。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提高支出精准度,不撒“胡椒面”。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实际上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资金,去年底部分专项债券额度挪到了今年使用,所以您可以看到,各地有很多新的项目在开工,有相当多的项目利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节俭办一切事业。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和改进地方财经秩序,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出台一系列纾困发展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元气、更好发展。
一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部缓税,制造业中型企业按照50%缓税。延长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
二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全年为市场融资主体减轻担保费用超100亿元。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三是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行动。2018-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约90亿元,推动中小企业双创升级。2021年,启动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奖补资金,实现了“小巨人”企业全国覆盖。目前,已上市的“小巨人”企业是300余家,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平均增速超过25%,是全部上市公司均值的两倍左右。
下一步,财政部将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让中小企业焕发更大的生机。
如何进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