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越杭州苏州南京武汉,合肥凭什么?

来源: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2-27

摘要

近年强势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杭州、苏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合肥究竟凭什么?它的实力和底气从何而来?

重要解读

      根据企知道数据显示,在万亿俱乐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行中,合肥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6位,合肥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杭州、苏州、南京、武汉等城市。作为近年强势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坐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型企业孕育和新兴产业发展都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合肥究竟凭什么?它的实力和底气从何而来?

1、退税提速企业提气

      2021年以来,合肥市通过实施“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呵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阳生长。全年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减税降费11.66亿元,其中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享受减税降费4741万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效退税保障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保证了企业研发项目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退税大部分用于设备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产线建设的顺利完成。”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财务负责人吴成凤在接到税务部门发出的红利清单时说。据介绍,2021年,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已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税额2970万元,退税平均办理时间6个工作日。

 

2、良性培育格局舒展

      2021年11月,位于包河区的巨一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鸣锣上市。作为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巨一科技团队开展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的研究,确定了“先集成创新再进行单元技术创新”的研发思路,先后开发出涂胶、搬运、点焊、弧焊等机器人,并成功在江淮、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应用。

      不仅如此,该企业研发团队还从国外采购工业机器人裸机,然后给它们装上自己研发的“大脑”——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系统,让这些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能够完成涂胶、搬运、点焊、弧焊、总装等工作。

 

      如今,巨一科技已成长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等一批“拳头作品”;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26项;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截至2021年9月,巨一科技在智能装备领域在手订单余额已达36.05亿元。

      目前,合肥一批专注实业、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茁壮成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比如,恒泰动力优化产业转型方向,主营产品在风冷机活塞细分市场上占有率达60%;劲旅环境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N”管理模式,解决了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中固废处理方面的痛点难点。

 

3、全力护航千万补贴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如何将其“发现”出来,并一路“护航”助其发展?合肥市建立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据库,按照“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高成长型小微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路径,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投融资、人才培训、政策咨询和对标诊断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支持它们在行业细分领域创新发展。

      “从2016年的合肥市“1+3+5”政策到2021年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均有专项条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优做强,近两年合肥市财政资金累计支出2500余万元专项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据合肥市经信局民营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合肥市对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的支持方式更加精准化,由一次性事后奖补,调整为连续三年的持续性资金支持,并将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作为奖补前提条件之一。

      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合肥明确,支持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按国家拨付资金给予1︰1配套补贴;省级中心按省拨付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补贴。支持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

      在激励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合肥市将遴选一批“卡脖子”技术项目,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攻坚”等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对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的,择优给予50万元-100万元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15%,给予10万元-100万元补贴

 

4、分类培育卡位晋级

      无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已成共识。“十四五”规划明确,我国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工信部此前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合肥则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随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合肥明确未来几年要培育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如何进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推荐项目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