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企业的机遇和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答案!

摘要
重要解读
一、 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针对制造业,无锡会更加注重厚植实体经济优势、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未来,无锡会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实施卓越产业链培育工程,做强做大10条优势产业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对于数字经济,发挥制造业的赋能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串联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脉络,激发出无锡制造业的实力和潜力,培育起更多“无锡制造”。
二、科技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在科技创新方面,无锡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之外,出现了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霞客湾科学城等“新生力量”,“一带多点”形成全市协同创新之格局;多形式布局市外孵化器、域外创新中心、研发基地等科创飞地。
三、融合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去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锡行动方案有序实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锡成功举办;与上海签署共建共享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协议,与苏州、常州签订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与南通签约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与湖州等地建立跨域河湖治理协作机制。
去年10月,无锡在深圳举办了一系列经贸科技招商活动,加速了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情相拥。眼下,各板块加快在大湾区的“科技前哨”布局,无锡高新区(大湾区)创新中心、江阴临港开发区科创载体建设等创新中心、科创飞地欣欣向荣;无锡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提速;一批签约项目稳步推进。
接下来,围绕科创资源对接、未来产业布局、高校合作、领军企业交流,无锡与大湾区还有一大波合作正在筹备。
四、高水平对外开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无锡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又是长三角一点居中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RCEP的生效,无锡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机遇”更加明显。
就在本月1日,新近一批由无锡企业制造的价值22万美元的医疗设备以“公铁联运”形式通过中欧班列转关出口,顺利运达比利时。这是无锡首次以“中欧班列”+“公铁联运”运输模式出口货物,标志着无锡与欧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开辟了一条物流新通道。
近年来,随着一批国家级、省级平台的获批,无锡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攀升,已经集聚起大量的资源要素。提高“走出去”水平,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无锡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柬埔寨西港特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更多“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率先建成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实施对外友好交流“深耕计划”,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加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五、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和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对于无锡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在2021年,无锡市场主体历史性突破100万户大关,达到103.08万户,“企业开办”指标入选了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展示出了无锡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抗压力。
近年来,无锡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着眼企业需求,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新政策、新做法,“无难事 悉心办”品牌深入人心。
此次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必将推动各地再出台新一轮配套政策,释放的政策利好,无论是对无锡中小微企业群体,还是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都至关重要。
六、绿色低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以来,无锡聚焦低碳技术与产业,设立零碳科技产业园、打造创新零碳谷、开发“碳时尚”App,以“碳”为抓手全力引领城市绿色转型,将“绿色”打造成生产的“底色”。
面对低碳转型,无锡在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等方面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
如何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