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专精特新“小巨人”全景扫描,东部12省占半壁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 2022-03-07

摘要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版图中,其中45%的企业都分布这些头部城市中,占据近“半壁江山”,工信部今年计划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万家。

重要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

 

      一周之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那么,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与聚集情况如何?各地又定下怎样的培育计划?

 

一、东部地区“小巨人”占一半,浙江领跑全国

 

      自2019年,国家工信部已先后发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总计入围4922家。最终,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762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若按照东、中、西部来看,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巨人”数量共2918家,占全国总数的61.3%。

 

      这种“分布不均”的特点,整体上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相契合。

 

 

      从聚集特征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北京等地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地。其次,中部的湖南、安徽、河南、湖北,以及京津冀区域的河北也是 “小巨人”的聚集地。

 

      从省份排名来看,“小巨人”数量位列前十的省份,合计占全国的62%;数量位于中游的11个省份,合计占比31%;排名最后的10个省份,合计占比仅7%。

 

      虽然三批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但排名前6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小巨人”企业合计占比超过43%。

 

      其中浙江、广东、山东分别占比10%、9%、8%,位列前三;而江苏、上海、北京排名稍微靠后,占比较为接近,均在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以470家“小巨人”企业的数量领跑全国。据浙江省工信厅数据,目前浙江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9家,也均居于全国第一。

 

      这得益于活跃的浙江经济,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近十年以来,浙江一直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也为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二、GDP靠前的24个城市“小巨人”数量占比近五成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各地相继发布2021年度经济发展“成绩单”,主要城市GDP排名也已出炉。其中,“世界工厂”东莞GDP首次破万亿,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截至目前,全国GDP万亿城市已扩容至24城。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版图中,全国45%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分布这些头部城市中,占据近“半壁江山”。

 

      

      在2021年的24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西安入围前10。

 

      根据4762家企业的城市分布情况,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排名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厦门、东莞。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排名与城市经济实力位次大体相当,但是也有 “意料之外”的情况。

 

      比如2021年宁波GDP虽然排在第12名,但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却超过了GDP排名第三位的深圳。厦门虽未跻身24个万亿GDP城市之中,但拥有的小巨人数量却超过了GDP万亿之城西安。

 

      具体到各城市来看,上海以262家“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居于全国各大城市榜首,北京位居次席。

  

三、各地今年新培育“小巨人”KPI

      

      作为专精特新中的“排头兵”,“小巨人”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卡脖子”问题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已成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另外,工信部也早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另外,肖亚庆还提到,今年工信部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今年以来,各地就掀起一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浪潮。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出明确目标,并寻求不断地优化政策和服务体系。

 

 

      近年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