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2022年,西安科技工作这么干!

来源: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2-03-13

摘要

近日,西安市印发《2022年西安市科技工作要点》,提出今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通过预期目标,可见今年西安科技创新工作将主要针对企业创新、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秦创原建设等方面重拳出击。

重要解读

      2022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陕西“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效还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就地转化还需加力。并将“坚持做强平台、优化生态,全力构筑创新驱动发展优势”列为2022年全省重点工作。

 

      作为陕西省会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主阵地,西安市于3月10日印发《2022年西安市科技工作要点》,其中提出今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1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200亿元。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00项,秦创原总窗口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00家。

 

      通过预期目标,可见今年西安科技创新工作将主要针对企业创新、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秦创原建设等方面重拳出击。

 

一、加速秦创原平台建设   提升资源统筹硬实力

 

 

      1、提升秦创原平台牵引力,推进创新示范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秦创原三年建设实施方案,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完善秦创原服务总平台服务体系,发挥秦创原专项牵引作用,构建全市秦创原“一站式”服务总格局;推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等特色示范平台60个,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40个。

 

      2、提升“一总两带”协同创新力,鼓励各区县积极投入支持

 

      推进《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政策(总窗口)》扎实落地,对西咸新区重点项目给予顶格优先支持;引导区县融入秦创原建设,市和区县、开发区联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引入一批服务机构,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鼓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及社会机构将更多服务功能模块、专有平台集成至总平台,加强企业、成果和人才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提升秦创原工作推进保障力,政策举措与监测考核同发力

 

      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区县、开发区及相关市级部门出台秦创原建设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涵盖多维度、全领域、跨部门的秦创原“1+N”政策体系;对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季度指标监测;制定全市秦创原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区县、开发区的考核评估工作。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提升创新内生动力

 

 

      1、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育林”科技型企业

 

      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探索建立全市科技企业基础信息库,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针对性做好政策培育和引导扶持,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市级及以上瞪羚企业100家。

 

      2、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倍增高新技术企业

 

      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等惠企政策;优化引导支持方式,对企业吸纳应用科技成果成效显著的予以奖补,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力争达到35%以上;引导行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各类创新载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

 

      3、提升创业孵化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同时鼓励各类主体新建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双创载体,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放资源建设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开展孵化载体绩效评估考核。

 

三、发挥企业主体地位   深化科技金融生态

 

 

      1、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做大做强科技企业集群

 

      发挥科技优势开展专业招商、定向招商、投行思维招商,做好企业对接服务、跟踪落地;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突出重点区域和产业,引进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2、打造一流硬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加快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建设硬科技技术要素市场,高效配置创新要素;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组织体制,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持高新区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布局和资源配置,催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等一批硬科技产业新业态。

 

      3、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释放科技金融融通活力

 

      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企业融资评价体系,推动政银担保投联动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科技信贷额度,设计推出更加符合科技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建设技术交易企业数据库,大力推进技术交易信用贷,探索促进科技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年服务科技企业贷款不少于710家次、贷款金额33亿元。

 

四、加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提高赋能经济发展成效

 

 

      1、深化科技体制管理改革,改善计划组织及管理方式

 

      出台《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实施10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引导和鼓励创新主体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2、加速产业链式创新技术供给,建设技术转移合作桥梁

 

      绘制西安创新地图、产业链创新要素图谱,设立全市“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健全完善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机制,探索实施联合企业发布技术创新项目,推进企业技术需求和快速响应平台建设;加强技术转移队伍建设,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强化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绩效考核,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50家;有序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新增复合型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产品经理人)150名;搭建高端合作交流平台,年内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0场次。

 

      3、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搭建参与技术展示平台

 

      大力提升“科创西安”品牌影响力,持续活跃全市创新创业氛围;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分会场、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等重大活动;完善“以赛代评”机制,吸引优质人才和项目团队落地西安,遴选一批高质量初创期企业、项目、成果进行培育孵化;积极参加进博会、高交会、农高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陕西科创会等会展活动,推出和引进一批科创项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抓好科技政策落实之年,也是谱写新时代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攻坚之年。在多重历史时间的交汇点上,今年的科技工作显得愈加特别与重要,相信在基于城市科技创新薄弱点所提出的工作方向指导下,西安定能持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加快把全市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