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强链补链数字转型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 2022-03-23

摘要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作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一项项可喜的进展,都见证着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重要解读

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走进正满负荷生产的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机械手臂辗转腾挪,一张张大尺寸激光显示光学屏完成贴合工序,进入贴边框、包装、出库等后续流程。“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前两个月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全年出货量预计能翻一番。”公司副总裁吴庆富介绍。

 

      作为国内激光显示光学屏龙头企业,成都菲斯特成功攻克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荣获“2020年中国专利银奖”。“2021年,我们率先实现了光学屏120寸应用。”吴庆富说。

 

      锻长板、补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键领域产业链攻关取得可喜进展,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显示产业强链补链见成效。工信部统计显示,“十三五”期末,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增长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首位,高端化发展加速,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重大装备产业取得新突破。国内首台超长行程高铁专用高速五轴加工中心成功下线、世界首台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研发成功,谐波减速器、自研控制器、国产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实现量产应用,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4.9%。

 

      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整体规模居全球前列,齿轮、紧固件、模具等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轿车三代轮载轴承单元、海洋平台齿轮齿条升降传动装置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实现技术和规模应用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新材料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设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产业创新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大步迈进。

 

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   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运营效率、更快的市场响应水平和更大的价值创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超过60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并由生产、管理等单点应用走向横跨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环节深度变革。部分企业通过开展数字化驱动的产品服务、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探索,创造新价值空间,催生新业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范围不断拓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钢铁、汽车、装备、电子、石化等制造业行业加速融合渗透。“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全国已经超过2000个。

 

      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74.7%。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和29.6%。

 

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北京冬奥会期间,22辆搭载大气环境监测类质谱仪器的走航车,每天全时段巡查,对重点管控区域进行污染画像,快速发现污染异常点位。“很高兴能为分级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说。

 

      禾信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已申请与质谱仪器相关专利超过200件,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质谱技术,逐步实现了质谱仪器的国产化。

 

      作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技术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以及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重要发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批共计4762家,平均研发强度超过7%,平均研发人员占比25%左右,平均有效专利数逾50项。此外,还培育了5批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约5万家。

 

      中小企业是稳定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肖亚庆表示,今年要扎实抓好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困难问题。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再培育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