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庆:三年计划,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来源: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2-03-30

摘要

近期,《重庆市推进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2022—2025年)》,计划培育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

重要解读

一、加强孵化培育,构建 “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


       支持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发展,打通 “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区县 (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园区面向全国和全球筛选市场前景广、成熟度好、附加值高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孵化。组建1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学家团队、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10家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集资源要素供给、教育培训服务、产供销运联动,融合技术交流交易、工作生活于一体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园区。重点培育10个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重点引进、培育、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二、夯实科技支撑,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

 

       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 “揭榜挂帅” “赛马”等方式开展产业技术攻关,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培育数字化车间400个、智能工厂50个、绿色工厂100个。鼓励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组建技术设备联盟,促进交流对接、设备共享,提升科技研发资源使用效率。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标准化建设,提高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

 

       组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在 “渝企金服”平台搭建银企对接通道,做好对接服务。鼓励银行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 “专精特新”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更多专属金融产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和转贷应急政策,将 “专精特新”企业纳入 “抵押增值贷”试点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加强债券融资支持和信用担保。引导企业股改挂牌融资。加大上市培育力度。 


四、优化公共服务,解决 “专精特新”企业困难问题

 

       建立完善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筛选、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上门问诊、专属服务和定制服务。建立服务联系机制,配备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做好企业人才引进、用工招聘等服务工作。落实首台 (套)装备等政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等活动,帮助拓展国际市场。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促进融通发展。 


五、优化财政政策,增强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力


       给予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资金奖励,遴选 “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企业上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资金支持。通过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挂牌、上市给予奖励。聚焦 “专精特新”企业,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市、区县两级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听取 “专精特新”企业意见建议,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等问题。 强化责任落实。将培育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纳入区县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 “专精特新”企业监测评价及检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区县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重庆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规模效益双增长。2021年,纳入监测的 “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5%,高于全部监测中小企业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7.0%,高于监测中小企业14.5个百分点。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 

 

       如何进行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