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高补贴1000万,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来源: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4-06

摘要

近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从减税降费、保供稳价、扩大投资等方面全面发力,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重要解读

一、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1、落实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税收优惠政策,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的100%可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单位价值的50%可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其余50%按规定在剩余年度计算折旧进行税前扣除;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弥补。

 

       2、落实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3、落实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政策,按规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

 

       4、落实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费优惠政策。

 

       5、降低企业社保负担,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6、落实对煤电和供热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

 

二、加强调度保供稳价,畅通工业经济循环

 

       1、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

 

       2、支持企业投资开发铁矿、铜矿等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矿产开发项目。

 

       3、支持省内供应链企业申报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鼓励大型国有企业打造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持续跟踪钢材、水泥等重点企业产销存和价格情况,协调企业对接重点工程项目。

 

       4、对经认定属于国内首台(套)、省内首台(套)的省级财政给予资金补助,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年度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项目。

 

       5、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检测、质量管理等技术机构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三、鼓励提质增效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1、全年组织实施500个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按照项目实际设备(含技术、软件等)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其中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最高1000万元;项目完工投产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且完工投产当年企业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有增长的,再按照项目实际设备(含技术、软件等)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其中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最高1000万元

 

       2、对2022年新投产纳统规上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工业企业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3、制定省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鼓励省内相关单位主导或参与能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按规定给予补助。

 

       4、完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力争2022年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对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按实际支付技术交易额的30%予以补助,最高300万元

 

       5、对本年度单项研发经费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一事一议”申请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对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按上年度核定补助额实行预补助,由省级财政预拨经费全额垫付。

 

       6、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50万元奖励。

 

       7、对新认定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15万元资金奖励。

 

       8、对企业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或其一级子基金股权投资支持的,按照实际到资额分别给予5‰、1%奖励,最高100万元

 

       9、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年度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0家。

 

       10、每年实施10个以上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实施50个左右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支持。

 

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拓展市场需求潜力

 

       1、抓好635个省级工业增长点项目,推进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建设。

 

       2、加强民企招商正向激励,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绩效排名靠前、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开展多场次专场招商活动等给予奖励。

 

       3、积极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边缘数据中心,支持5G行业虚拟专网在传统行业的建设应用,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建设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4、建设福建省算力资源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基础算力领域的示范应用。

 

五、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外贸稳定发展

 

       1、制定出台利用外资保稳促优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制造业项目,省级财政按到资比例给予奖励。

 

       2、充分利用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引进更多外资大项目好项目。

 

       3、引导和支持外资物流、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企业来闽投资,对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推荐申报国家A级物流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4、加强与中远海运等大型班轮公司合作,支持厦门港等开展海铁联运国际过境业务,推动“丝路海运”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丝路海运”港航发展专项资金,助力企业“丝路海运”各项业务发展。

 

       5、搭建以国家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体系,鼓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新建高质量海外仓。

 

       6、鼓励出口信保福建分公司不断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推进融资增信业务,支持企业利用出口信保的资信调查服务了解海外市场及买方信息。

 

六、加强政策措施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设立第六期10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款,省级财政安排贴息资金1亿元,引导有条件的市、县(区)安排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

 

       2、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按季度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测评价,赋予制造业贷款30%的考核权重,持续推动制造业信贷增总量、优结构。

 

       3、省财政安排融资担保发展专项资金1.8亿元,力争2022年末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超过3.3倍,融资担保费率保持在1%以下。

 

       4、进一步推进“金服云”平台功能升级和推广应用,力争2022年“金服云”平台新增注册企业用户5万户,解决融资需求450亿元。

 

       5、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支农支小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6、安排2022年度“电动福建”建设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能源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等产业发展。

 

       7、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推动落实促进基础设施REITs发展若干措施。

 

       8、落实应收账款融资奖励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七、强化资源要素支撑,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1、建立“标准地”控制指标,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

 

       2、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对大型风光电基地、有利于节能减污降碳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度,保障尽快开工建设。

 

       3、研究制定“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各类社会机构、个人为重点企业引进劳动力,各地可按规定给予相关机构和个人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

 

       5、深化拓展“强服务守安全提质量”再落实行动成果,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

 

       6、加大对大型企业拖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款项的年报公示制度的监管力度,确保“无分歧”欠款及时清偿,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

 

       7、完善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分析研判预警,建立省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协调机制,加强对行动方案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及政策措施督促落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