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百强区发布,宁波这3个区上榜!

摘要
重要解读
该榜单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等角度出发,对全国(直辖市和港澳台除外)的906个地级市市辖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宁波鄞州区、北仑区、海曙区3个区上榜。
而在地级市中,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级市的上榜城区数量处于第一梯队,尤其是广州和深圳的表现最为突出,不仅上榜城区数量多,且排名都较为靠前,前5名中深圳和广州分别占据2席。
在长三角地区的地级市中,杭州、南京的上榜城区数量处于领跑地位,两个地级市都分别有5个区上榜,排在其后的是宁波、苏州、合肥等地级市,这三个地级市都分别有3个区上榜。
宁波此次上榜的三个城区为:鄞州区、北仑区、海曙区,分别排在第32位、41位和79位。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
而在赛迪顾问此前发布的“2021科技创新百强区总榜单”中,宁波则有4个城市上榜。其中,鄞州区排在第24位,北仑区排在第30位,镇海区排在第66位,海曙区排在第79位。
“2021科技创新百强区总榜单”
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2021年,鄞州全区(含高新区,简称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北仑区(含北仑本级、大榭、保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2.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海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2%。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宁波各区中处于领跑位置,尤其是鄞州和北仑,领先优势明显。
宁波各区(县、市)2021年GDP情况
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2021年,鄞州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总数达到645家,数量居全市首位;北仑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总数达到323家;海曙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则达到309家。三个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宁波各区中同样保持领先。
此外,三个区还在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各有所长,部分指标分别在全市的区(县、市)中独占鳌头。例如,鄞州区2021年的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累计达到324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北仑区2021年有7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当年的全省创新能力百强,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海曙区2021年的技术交易额达到21.7 亿元,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宁波要重点打造“六个之都”,其中之一就是“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迈向“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宁波走的是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大力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3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三。
在走“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之路的过程中,鄞州、北仑、海曙、慈溪、余姚等区(县、市)奋勇争先,涌现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位于鄞州区的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精密切割丝领域的国际化制造企业,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公司在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研发等方面持续不断进行投入,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切割丝生产基地,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人均产值至少提高了20%。”博德高科副总经理高万杰说。
根据企知道数据显示,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已享受90项政策,获得113.3万补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浙江省节水型企业等项目的认定。
位于北仑区的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压铸机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其锁模力高达9000吨的全球最大吨位压铸机全球首发,实现了对国际巨头的跨越。公司负责人表示,正是凭借日益提升的创新能力,力劲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并切入全球产业链,成为特斯拉的大型压铸机供应商,助力其电动汽车车身底盘实现一体压铸工艺。
根据企知道数据显示,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已享受157项政策,获得633.68万补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项目的认定。
位于海曙区的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几十年来始终专注于汽车内饰件行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对尖端技术的执着追逐是公司能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硬核”动力。为此,公司在研发经费和人才引育上进行了巨大投入,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企知道数据显示,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已享受190项政策,获得2524.4万补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浙江省“浙江制造”等项目的认定。
创新百强区评价结果显示,城区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1年,创新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8.4%,集聚了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9家,在引领构建“热带雨林式”全面创新生态、探索突破性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难看出,这些“单项冠军”或“专精特新”企业都有着一个明显共性——坚持创新。这一共性也是区域经济能够持续提质增效的重要法宝。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