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发展!

摘要
重要解读
一、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实现倍增,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户以上,推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
二、工作任务
(一)政策要素保障
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健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拟挂牌上市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分级培育。加强对省级、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重点帮扶。整合市县政策、资源和服务,引导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在规划建设、吸引入驻上优先支持“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特别对省级、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在用地、用气、用电、创新、融资等方面优先提供支持保障,着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助推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加快成为领跑园区经济发展的先锋。
(二)财税要素保障
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在现有省级财政给予每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市要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资金,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上档升级,成为省级、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发挥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统筹用好政府性引导基金,发挥山西金控集团基金运作优势,设立3亿元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引导基金,在合法合规前提下,采用权益类、固定收益类或者夹层类等多种投资方式对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建立企业上市有序退出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滚动支持。
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进行滴灌式辅导培训,推送红利账单,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按照规定享受相关房租减免优惠,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充分运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政府采购政策措施,加强信息对接,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产品推送服务机制和省级展示展销平台。
(三)金融要素保障
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融资服务对接桥梁,建立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相关服务。
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挂牌展示。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免费展示服务。发挥“专精特新板”作用,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先行培育规范、提质增效,加速对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挂牌覆盖率突破80%。
积极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组织银行、担保、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服务,积极发挥全国证券交易所山西服务基地作用,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实现上市。
(四)创新要素保障
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选,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匠工作室、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新产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双创”大赛。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定期征集“专精特新”企业技术需求,向企业精准推送技术供给信息,畅通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推动技术交流、转让;鼓励高校院所以高价值专利向企业提供技术及服务入股,激发专利转化活力。鼓励国有企业加大专利技术许可力度,通过先使用后缴纳许可费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门槛。
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对绩效评估较好的专利转化项目给予一定奖补支持。对通过知识产权交易,获得技术升级并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的,规下中小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规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提升30%或利润率达到15%以上等的交易买方,给予不超过交易金额的20%资金补助,对同一企业同一年度内的知识产权交易,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免费评估,鼓励银行、保险、担保、评估等机构加强合作,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支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搭乘“大企业”发展的“快车”,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间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紧密融合,成为大企业产品配套不可或缺的环节。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大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鼓励中小企业以创新券、技术合作等形式与大企业共享使用实验室、科技研发设备、检验检测设备等,减轻中小企业研发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应用,打造一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办公、供应链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上云”。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进入新发展领域,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大企业混改项目,积极推荐“专精特新”企业项目、产品进入军工领域。
以“小巨人”企业为龙头,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鼓励产业链中的核心骨干企业对同类企业或上下游关联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企业规模,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五)能源要素保障
加强能源要素保障,科学实施有序用电,合理安排错峰用电,不搞“一刀切”盲目拉闸限电、限产停产,因企制宜实施差别化管理,确保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应享尽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电价政策。
(六)精准服务保障
各市县、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辖区内的“专精特新”企业派驻专职服务管家,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工作、绩效考评、星级评定等机制,为省级、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派驻星级“服务管家”;督促管家及时认领服务任务,定期汇报企业发展问题,召开专题调度会议集中研究解决;提高管家服务质量,及时帮助企业谋发展、解难题。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开拓新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展会。各级主管部门要在门户网站、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省内主流媒体积极宣传“专精特新”企业、项目、产品。编撰“专精特新”企业产品项目推广目录。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队伍,依托国内外一流大学,组织举办高端精准培训班,培育一批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领军企业家队伍。每年遴选100名董事长(总经理)到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或高端智库机构进行系统培训。组织选送“专精特新”企业家赴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积极搭建线上线下“1+N”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匹配,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间主导产品、生产能力、技术优势的配套互补,上下游衔接,打造升级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依托国家、省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组织优质服务机构,对重点培育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短板”。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