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出“1+1”组合拳助企纾困!

来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2-04-26

摘要

近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有关内容,“1+1”的纾困培育政策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促发展。

重要解读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山西省财政联合各部门研究制定了涉及资金扶持、减税降费、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支持措施,重点从四方面出招发力,帮助中小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加投入。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3亿元,较2021年的3亿元增长76.7%,同时千方百计统筹技术改造等相关专项资金,拿出更多真金白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创新发展,大力扶持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长中小企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双循环”中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绿色低碳节能改造的中小工业企业,以及民生领域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交易,增强创新实力。

 

      二是减负担。今年中央实施更大规模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省财政会同省税务局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征所得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目前,省财政已建立全省留抵退税库款保障机制,加强退税资金调度,已实际退付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超百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现金流支持。降费方面,省财政在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基础上,主动研究出台了检验检测收费减免政策,对遭受洪涝灾害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零收费,尽力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纾困难。资金困难是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省财政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部门,采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积极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贷款贴息方面,省财政在中央财政贴息的基础上加大贴息力度,对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融资担保方面,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将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市场主体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各级财政予以保费补贴。

 

      四是拓市场。针对中小微企业市场拓展难的问题,省财政积极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通过提高预留中小企业份额的方式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采购份额。同时,积极应用采购需求管理、优先采购、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合同比重。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目前,山西全省培育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69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户,进一步夯实了山西省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关键一步,山西省构建了国-省-市三级协调联动的分级培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成立了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同步出台了山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提供了基础和路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户,培育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企业”的工作目标,在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坚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道路,认真落实纾困措施和培育方案“1+1”的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好以下“8个工程”。

 

      一是实施好“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工程,进一步完善梯次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是实施好金融助力工程,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三是实施好资本赋能工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展示,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小巨人”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四是实施好产业链配套工程,推广应用全省中小企业产业地图,推动上下游产业、设备、技术、产品、人才协同配套。

 

      五是实施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和能源监测平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六是实施好知识产权应用工程,加强专利转化奖补支持,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和质押融资。

 

      七是实施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百县万企”服务活动,重点为拟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升规”、规范化股改等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公共服务。

 

      八是实施好宣传推广工程,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两个市场”,拓宽发展新空间。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