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路桥区“科技创新”如何规划?

来源: 台州市路桥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2-05-16

摘要

近日,路桥区公开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科技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解读

       “十三五”时期,路桥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达8.02亿元(2019年数据),较2015年增长了4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92%,较201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在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不断加大培育力度,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高新技术“育苗造林”工程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等有序进行,初步形成了“初创科技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链条,截至2020年,路桥区累计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38家。

 

       在“十三五”期间,技术交易额达10.6亿元,专利授权量约1.4万件,科技创新券、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行,累计发放创新券1900多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额达到3.11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收约7.44亿元。全面推广实施科技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以788.72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撬动了近4亿元金融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从“十三五”整体成效来看,路桥区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阶段,但是还有一些发展问题比较突出,研发投入方面,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35%,与省均(2.8%)水平、市均(2.2%)水平差距较大;创新平台能级不高,创新载体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84%;高端创新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产业提升需求;科技管理体制仍需完善,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状况,导致科技资源不能实现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

 

       “十四五”时期,路桥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到2025年,地方财政科技经费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3%;全社会R&D经费实现较快增长,占GDP比重力争提高到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6%,创成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250家、1200家,力争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研发机构85家;创成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优秀区。“十四五”期间,将每年举办小型科技对接活动10次、产学研合作大会1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活动1次,到2025年,全年技术交易额提升至20亿元;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达153件,到202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件,知识产权年质押金额达17.5亿元。

 

 ↓ ↓ ↓ 重点任务 ↓ ↓ ↓ 

 

       (一)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科技创新要素

 

       深入实施科技新长征,高标准推动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一批新型科创孵化平台。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重点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园和恒金产业园建设,分别入驻科技型企业20家、40家。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15个。

 

       (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和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建立路桥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按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培育路径,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构建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等组成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到2025年,争取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建成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上市科技企业10家。新增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隐形冠军”4家。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5家,新增省级认定新产品40个,国内商标注册总数达到50000件,主导制(修)订各类标准5个。

 

       (三)推进高水平开放协同,构建合作崭新格局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加强科技创新的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建设科技创新“飞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四五”期间,力争举办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活动5场。累计建成海外孵化器3个。鼓励和扶持优势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培育若干个军民融合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对接省网上技术市场3.0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大市场,到2025年,争取技术交易额达到20亿元。

 

       (四)集聚创新人才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进一步完善路桥人才相关配套政策,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平台引才、项目引才、以赛引才”等机制,持续开展“招才引智、百校引才”巡回引才活动。针对路桥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等需求定制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以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的科技经费管理和使用方式。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通过购买、兼并、特许经营、许可、联盟等多种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到2025年,路桥区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总数达到30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采取信用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首贷、续贷支持力度,形成具有路桥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和模式,知识产权年质押金额达到17.5亿元。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科技计划体系,完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科技咨询指导机制。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制度,将资源配置与研发投入实绩紧密挂钩,将研发投入强度高于5%的科技企业纳入白名单,优先安排用水、用电、用地、能耗排放指标,优先纳入各类重点支持清单。鼓励企业申报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科研院校(所)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支持机构提供转化服务,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