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发展!

来源: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5-15

摘要

近日,杭州市发布《关于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通过“一园一主业”的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杭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要解读

       近日,杭州市发布《关于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下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杭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建立“一园一主业”建设赛马机制,对符合全市“一园一主业”的重点项目予以叠加支持政策,对工作进展快、效果好、主导产业突出的园区按照排名情况予以财政资金和用地用能指标激励,加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强化产业平台支撑作用。力争到2025年,园区平台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发展要素更加集聚、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良好,推动全市产业平台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到60%以上,打造六个省高能级战略平台。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引导16个开发区(园区),聚焦一至若干个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园一主业”发展模式,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产业空间拓展、专业精准招商、创新载体培育、公共服务完善、专项产业基金”六个方面,建立健全产业平台“六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硬核实力,着力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全市产业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引导各园区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将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带动能力强、年产值不少于50亿元的企业作为链主企业重点支持,建立区、县(市)分管领导牵头的“一对一”服务专班,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求;支持链主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鼓励链主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产业联盟等合作模式,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带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二是通过打造产业空间,推进园区平台低效用地和楼宇空间整治,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动园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加快存量盘活、综合开发、复合利用,扩大主导产业发展空间。支持园区平台按照主导产业需求,建设打造标准厂房,提升主导产业承载能力。定期开展产业平台用地绩效评估,压实主体责任,各园区平台低效用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

 

      三是推进专业招商,园区平台主要领导牵头,会同属地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投资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打造一支专业化、市场化招商队伍。大力支持“以企招企”“产业链招商”等产业招商模式,支持园区平台探索建立市场化主体参与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产业链“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

 

      四是培育创新载体,园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优势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和双创载体建设。到2025年,各园区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到2025年,各园区平台创建主导产业相关领域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0个以上,省级以上双创平台300家。

 

      五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企合作、企业联建、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模式,积极创建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集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交易中介等服务功能,强化中小企业服务能力。2023年底前,各园区平台至少落地运营1个综合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发展专项产业基金,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统筹用好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充分发挥千亿级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园区平台增加对基金募资支持,继续做大做强全市重点产业基金规模。结合“一园一主业”定位,差异化确定各园区产业基金创设方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