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2-05-20

摘要

近日,湖北省委举行“喜迎党代会荆楚谱新篇”第三场系列发布会,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重要解读

      2017-2021年,全省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由700.63亿元增至1005.3亿元,增长4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由5937.89亿元增至10196.5亿元,增长7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066亿元增至2111.63亿元,增长98.1%。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高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凸显。高标准编制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研究制订支持武汉科创中心建设的配套政策,武汉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启动建设,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布局、开工建设,2021年大走廊区域集中开工82个重大项目,今年又谋划了105个重大项目,目前启动近八成。襄阳、宜昌分别印发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省域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园区加快布局,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加快发展,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达到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分别达到38家、32家和34家。

 

      二是加快集聚战略力量,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断提升。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组建10家湖北实验室,积极推进优势力量争创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基地,产出三维直连量子点红外探测、线粒体酶复合体组装分子机制等一批原创成果。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脉冲强磁场等3个大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占全国1/7强。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0个,排名全国第4位。获批建设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的1/8。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万”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引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今年1-4月,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842家,同比增长192.6%。战略科技人才加快集聚,在鄂“两院”院士达8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等均居全国前列、中部第1位。

 

      三是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明显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以光通信、激光、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人口健康等领域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支撑引领全省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等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17-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26%增至20.63%,提高了4.37个百分点。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省科技战疫实现“率先确定并分离新冠病毒毒株、率先拿到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率先形成解剖观察报告、率先支持恢复者血浆临床研究”等“四个率先”,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联百校、转千果”活动、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持续开展,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带动一大批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落地。今年1-4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项数同比增长56.79%,成交额同比增长61.36%,达到805.83亿元。

 

      四是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和科技强省“1+4”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形成全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总纲领。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获批建设,离岸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布局,开放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入选国家科技改革试点省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率先开展,“揭榜挂帅”“赛马择优”、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制等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有序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加速形成。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为主线,着力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级,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如何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