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部门联合发文——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摘要
重要解读
稳运行重在保持全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其主要措施是充分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全力推动重点生产要素保供稳价,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监测体系和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推进机制,培育“链主”企业,推进强链补链。
具体来说就是,开展制造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试点示范,探索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开展任务攻关,编制发布产业基础再造重点领域技术(工艺、产品)目录,实施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果应用示范项目。实施“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加快构建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和典型经验推广,修订《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
扩需求的目标是释放全省的工业增长潜力。具体来说就是,四川将进一步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和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发展。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将锁定重点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16+1”重点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实施生产线和工业母机改造,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传统产业”规模化应用。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电子信息、轻纺等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巡诊帮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搭建“四川造”产品线上线下综合推广平台。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加快全省公共交通、城市物流等重点领域电动化替代。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开展天府质量奖评选和“天府名品”品牌建设。
解难题指向纾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四川将在年内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评价激励办法,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力度。同时,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项目制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具体来说就是,加强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和窗口指导,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评价激励办法,用好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落实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专项政策,实施制造业企业“制惠贷”融资试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加快“信易贷”“天府信用通”等平台建设和产品推广,扩大“园保贷”服务范围。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推广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债融资。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优质企业在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
增动能的方向是积蓄工业稳定增长后劲。主要路径是实施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等以加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以示范应用、场景打造为牵引等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降碳节水。
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各类自主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重点领域市场需求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引领带动作用,新组建一批省级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聚焦医疗健康设备、锂电材料、氢能、高效节能设备等领域,探索“赛马制”模式组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落实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政策和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持续开展节能、节水型企业培育工作。增强标准支撑能力,积极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开展节能降碳领域省级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绿色低碳团体标准。
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和优化市场环境是优环境的两个重点方向。其中,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四川将在年内推行多项改革举措,包括建立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机制、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建立健全制度化政企互动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好国家新出台及延续实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和省“税十一条”,研究出台地方税费支持政策。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支小再贷款,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鼓励地方安排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对生产经营暂时有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省级财政按规定对市(州)给予补助。支持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减免入驻中小微企业的厂房租金。
如何进行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