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项目开始申报啦!

来源: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时间: 2022-05-23

摘要

近日,河南省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申报工作的通知》,启动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申报工作,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5日。

重要解读

      《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指南、选树标杆企业,每年培育150个智能工厂(车间),力争到2025年,培育建设100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近日,河南省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22年河南省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的申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奖励政策  

 

      经河南省认定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

 

      政策依据:《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18〕23号)

  申报条件  

 

一、基础条件(每家企业限报1个智能车间或智能工厂)

 

      1、在河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体制造业企业(不支持以集团、总公司名义申报),且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2、符合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分为离散型智能工厂、流程型智能工厂两类)相应要素条件,智能制造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在河南省内同行业中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性。

 

      3、在符合第2条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支持水泥钢铁焦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发榜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企业。

 

      4、截至申报日,企业未被“信用中国”(http://www.creditchina.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以及“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http://gsxt.gov.cn/index.html)中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二、要素条件

 

      🚩 智能车间

 

      1、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通信网络;建有工业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检测等设备台套数占车间设备台套数比例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

 

      3、车间设备互联互通。车间内生产、检测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例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

 

      4、生产线智能化运行。离散型行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成柔性智能制造单元,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流程型行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5、生产过程实时调度。应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实现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生产进度、质量检验等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控、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车间作业计划、设备维修维护计划自动生成,生产任务、维修维护任务指挥调度可视化,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集成,优化生产运营管理流程。

 

      6、物料配送自动化。生产过程广泛采用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出库、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

 

      7、产品质量信息可追溯。关键工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在原辅料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设备实时记录产品质量信息,每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

 

      🚩 离散型智能工厂

 

      1、信息基础设施。建有覆盖工厂的工业通信网络,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环境;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研发设计。应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工艺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应用试验数据管理系统(LIMS),实现产品测试、检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建设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优化产品生产流程。

 

      3、生产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检测等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例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应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实现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生产进度、质量检验等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控、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车间作业计划、设备维修维护计划自动生成,生产任务、维修维护任务指挥调度可视化,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生产过程广泛采用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和控制;普遍应用防差错系统、安灯系统(Andon),生产中异常状况迅速有效得到处理;车间物流实现自动出库、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关键工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在原辅料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质量信息,实现生产过程和物料的可追溯。

 

      4、经营管理。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系统,实现生产、采购、供应链、物流、仓库、销售、质量、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应用仓储管理系统(WMS)、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智能仓储与物流设备,实现库存管理优化、自动化出入库与自动装车。

 

      5、系统集成。采用数据接口、企业服务总线、数据平台等方式实现智能装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高效协同与集成,形成数据资源池,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

 

      6、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检测、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等环节实现人工智能应用;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模型对企业关键设备(电机、空压机、减速机、风机等)和生产设备实施健康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停机维护损失。(可以是企业自建设备故障预测维护系统,也可由第三方提供远程服务。)

 

      🚩 流程型智能工厂

 

      1、信息基础设施。建有覆盖工厂的工业通信网络,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环境;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研发设计。建有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配方、产品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建有试验数据管理系统(LIMS),实现产品测试、检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建有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工艺优化。

 

      3、生产制造。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或生产线,实现系统、装备、原材料及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建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应用安全仪表系统(SIS),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应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实现原料、关键工艺和成品检测数据的采集、集成利用和实时质量预警;应用制造管控系统,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

 

      4、经营管理。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实现生产、采购、供应链、物流、仓库、销售、质量、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应用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动态优化管理、自动化出入库与及时配送。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能源绩效分析、能源预测与调度。

 

      5、系统集成。采用数据接口、企业服务总线、数据平台等方式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制造管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高效协同与集成,形成数据资源池,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

 

      6、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产品配方优化、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等关键环节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模型对企业关键设备(电机、空压机、减速机,风机等)和生产设备实施健康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停机维护损失。(可以是企业自建设备故障预测维护系统,也可由第三方提供远程服务)

 

  申报时间  

 

      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6月15日

 

      如何进行河南省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项目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