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常州推出六大行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摘要
重要解读
《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倍增,达到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达到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50家,市级培育库企业数达到2000家;常州市“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实现倍增,达到60家;“专精特新”企业产值增速高于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常州市工业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独角兽企业达到5家,15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并且围绕梯度培育,创新提升,融通发展,要素支撑,市场开拓和优化服务部署了六大行动方案。
一是梯度培育,支持小微企业上规模,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对首次新增纳入市统计数据库的规上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强“专精特新”培育库建设,围绕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扩充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每年扩充培育企业300家以上;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每年认定60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企业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年争取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按照现有政策给予地方贡献增量奖励。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优做强,加快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航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单项冠军。围绕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到2025年,每条产业链培育3-5家链主企业。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对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专项统计,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重点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进行能耗分析和提前预警。
二是创新提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重大创新攻关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补助,推动常州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建立“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优先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对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供需对接,推动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落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政策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常州市创新产品认定,对认定的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按照现有政策上限给予扶持。
加大技改支持力度,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制造业单项冠军、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的设备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给予设备投入奖励。推动专利标准提升,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布局国内和海外发明专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等项目。促进企业管理提升,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咨询项目,实现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争取2025年,常州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面向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及入库企业,培育创建1000家星级上云企业。
三是融通发展,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载体建设,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孵化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间协作配套,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制造,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参与或自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向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开放供应链。
四是要素支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信贷服务,对“专精特新”企业再贷款再贴现业务开通绿色通道,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创新贷“白名单”,对“白名单”内企业的普惠型贷款,给予2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为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对接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争取每年“专精特新”企业上市5-8家。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为企业引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型人才。强化土地、用能保障将“专精特新”企业的用地需求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在能耗双控中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合理用能需求。
五是市场开拓,强化质量品牌建设,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质量标杆、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江苏精品”、常州市市长质量奖等,对“专精特新”企业争创驰名商标、马德里商标注册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参展参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经贸科技类展会项目。护航企业走出国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服务,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推进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业务,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及援助服务。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能力。
六是优化服务,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平台为依托,整合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支持。切实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向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家发放常商服务卡,提供政务服务、子女入学、体检就诊、旅游观光、通行便利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对市场主体出台免罚清单,建立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机制,减少对“专精特新”企业现场检查频次,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强化法律维权服务,重点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法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提前防范行业性法律风险。
如何进行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