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每年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

来源: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 2022-05-27

摘要

近日,青岛市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30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80家和一批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重要解读

       《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要因地制宜支持各区(市)遴选的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倍增,大力培植一批主业突出、辐射明显、竞争力强的中坚企业;进一步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提升行动,形成多梯次企业培育发展模式。到2025年,青岛市制造业增加值占青岛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力争达到6%。 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0.5%,五个国内一流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培育千亿级企业5家左右,百亿级企业超过20家,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力争达到600家。

 

       近日,青岛市又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优质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明确了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和一批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并从梯度培育、支持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提出了七项任务举措。

 

       在持续开展梯度培育方面,依据国家、省、市遴选标准,充实完善优质企业培育库,选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装备等重点领域,每年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单项冠军5家以上。

 

       在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支持优质企业牵头或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滚动推进5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强优质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企业倍增”工程、产业链“链主”和骨干企业三年倍增计划,鼓励优质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加快融合智能绿色发展,每年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0个以上,支持优质企业争创服务型制造示范。大力实施 “工赋青岛”计划,到2025年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深入实施绿色制造行动,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提升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每年培育1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企业)、园区、产品,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构建融通发展生态,每年实施1500个以上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评选新一代“青岛金花”,鼓励领航企业构建新型产业发展生态。鼓励领航企业、单项冠军服务共建多边合作机制,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资源。充分发挥与日韩地缘相近、产业相融等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深化产业合作。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力度,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加强诚信建设。

 

       在保障与服务方面,依据 《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试行)》(青工信规 〔2022〕2号),兑现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经认定的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4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能效 “领跑者”、水效 “领跑者”、绿色数据中心等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绿色设计产品荣誉称号的,每个产品 (同一系列不同型号视为同一款产品)给予企业10万元奖励。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30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