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

来源: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6-08

摘要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5000家。

重要解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截至2020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6万家,是2015年的3.75倍。而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77%,高于山东省16.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6家,居山东省首位。

 

       西海岸新区自“十三五”以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2020年,西海岸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累计达到700家,是新区成立时的5倍多,连续六年居青岛市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到900家,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46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8.16%,比“十三五”初提高18.5%,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535家。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速创新主体培育倍增,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5000家。实施核心技术攻关100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其中,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100%全覆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在空间布局方面,围绕新区“四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创新要素配置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一核两湾两廊多园”空间布局。

 

      在重点领域方面,提出了“5+3+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推动船舶海工、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汽车、高端装备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二是精准推动“芯屏”、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力争到2025年,“芯屏经济”规模达到千亿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是前瞻发展下一代显示、氢能与储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深海开发等五大未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未来新支柱。

 

       在主要任务方面,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五项任务内容:

 

       一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主要措施为谋划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梯次发展、多元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海洋经济等重大项目实施科技攻关,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壮大,主要措施为加快孵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接力式企业孵化和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机制,通过落实税收减免、金融支持、认定奖励、科技服务等支持措施,加速科技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遴选一批成长性好、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靶向服务,培育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是深化开放协同创新,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措施为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制度协同实施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是完善成果转化链条,构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主要措施为提升高校院所创新能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增强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

 

       五是完善多位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生态体系,主要措施为创新发展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全链条保护,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产业链招引力度。建立融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服务,试点“股权+债权”投贷联动,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度挖掘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辅导和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市场专利布局,支持企业通过标准制修订创立规则、掌握规则。

 

       如何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