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大硅谷”!安徽发布重磅实施方案!

来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2-06-22

摘要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汇聚中国科大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

重要解读

总体目标

 

        到2025年,汇聚中国科大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到2035年,建成创新资源最密、创新活力最强、体制机制最活、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卓越创新中心之一,推动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空间布局

 

        “科大硅谷”先期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功能承载区。

 

 

        “科大硅谷”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周边区域,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创+产业+自由交流空间”集中连片区域,打造“科大硅谷”形象展示窗口。

 

 

        “科大硅谷”蜀山园。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中国科大本部周边和科学岛路周边,打造中国科大科技园、博士创新创业园、科创市场服务中心等,构建孵化功能区和国际合作区。

 

 

        “科大硅谷”高新园。位于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周边,依托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各具特色的空间载体,建设校友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的集中区。

 

 

        “讯飞小镇”。位于合肥高新区西扩区域,建设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创新者共享与交流空间等,配套最优现代高端生活设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创新生态。

 

        未来拓展区。规划将运河新城打造成“科大硅谷”高端产业集聚区,并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适时在合肥经开区、包河区、庐阳区、庐江县等具有条件的区域,打造若干专业片区。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鼓励创断成果在“科大硅谷”转化。加快探索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将职务科技成果在“科大硅谷”转化,对其所得现金收入形成的省市财力贡献给于等额奖励。

        

        (二)支持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科大硅谷”内高校院所及研发机构的发明人(团队)可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经高校院所批准同意、产权清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生的收益按照约定与单位共享。

        

        (三)建立拨转股、股转债成果转化新模式。根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不同阶段,灵活采取财政资金拨转股、股转债等方式.进行投入和变更,允许项目团队对形成的股份按约定的方式、时间、价格、比例等回购。

        

        (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开展服务。支持高校院所在“科大硅谷”设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对优秀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给予奖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可在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中提取不低于15%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以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孵化器等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依托中国科大组建科技商学院,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从科技到产业的全链条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依托在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以及安徽创新馆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及职称评定改革试点工作,为符合条件的技术经理人发放省级职业资格证书;将技术经理人工作纳入省级职称评定范畴,符合条件的可获得相应级别职称证书。

        

        (六)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将在“科大硅谷”研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入省“三首”目录和各地创新产品目录,在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招标采购中给予支持。

        

创新人才集聚机制

        

        (一)创新企业人才评价方式。将人才分类目录对应的人才层次评定权交给注册在“科大硅谷”符合条件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按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员工收入、税收等指标,确定其自主评价人才名额。将被认定的人才(包括被企业认定为人才的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师生),纳入合肥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范围,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由主管部门发放“江淮优才卡”,相关部门为其开辟职称评定、就医就学等绿色通道。

        

        (二)加大“高精尖缺”人才补贴力度。对在“科大硅谷”工作的高瑞人才、紧缺人才以及参与“科大硅谷”建设的高校院所中按有关文件确定的国家级高端人才,经认定后,给予其工资性年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税率15%以上的部分等额奖励。

        

        (三)鼓励高校院所支持师生创新创业。实施资助中国科大创新创业计划,支持中国科大师生创新创业。省内高校院所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学籍,休学在“科大硅谷”创业,并享受学校的创业资源和相关服务;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到“科大硅谷”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发参与项目合作,其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权利。

        

        (四)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服务平台公司与属地政府一体化开展人才服务工作,在创新创业、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配偶就业等多个方面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人才优惠“一键式”落地;街接利用现有事业单位性质机构,为“科大硅谷”引进人才代理人事关系。

        

创新投融资模式

        

        (一)打造“基金丛林”。吸引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在“科大硅谷”共同打造总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丛林”,形成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省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先行设立300亿元以上的创业和种子母基金。

        

        (二)鼓励“投早投小”。对“科大硅谷”内、投资“科大硅谷”早期小型科技型企业,持股超过一定期限的社会投资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每投资1家企业给予基金(投资机构)管理机构最高奖励100万元,每家基金管理机构每年累计奖励金额最高500万元。对运营“科大硅谷”母基金的团队,满足考核要求、严格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但仍产生投资损失的,给予最高50%的风险容忍度。

        

        (三)创新国资基金管理。国有出资股权基金投资“科大硅谷”注册的企业,其股份转让方式可按协议约定执行。允许管理团队以国有出资基金投资额的10%为上限跟投。

        

        (四)实施股权投资奖励。对注册在“科大硅谷”、总投资额80%以上投资于“科大硅谷”项目且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创业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其个人合伙人投资收益、分成收益、股份转让收益部分,最高按20%的比例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所形成的省市财力贡献给予等额奖励。

        

        (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服务。推进“科技金融+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在“科大硅谷”设立科技支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专营机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探索“政银保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提供科技信用贷款、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提升省属市属商业银行科创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贷款不良率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六)多渠道加大投入。支持采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募集“科大硅谷”建设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科大硅谷”设立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推动公益事业捐赠依法依规税前扣除。对捐赠基础科学研究等公益事业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表彰。

        

        如何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