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年成绩单!“看家本领”如何练就?

来源: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时间: 2022-06-23

摘要

近日,江苏省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江苏省规模超千亿企业12家、比2012年翻两番;超百亿企业从2012年的120家增至17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285家、19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江苏的“看家本领”如何练就?一起来看看吧!

重要解读

一是坚持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推动制造业规模实力保持领先优势

 

        制造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彰显。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对GDP贡献超40%,位居全国第1。工业增加值10年跨过3万亿、4万亿两个台阶,去年达4.4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万亿元,年均增长6.8%,增幅高于全国(6.3%)0.5个百分点。去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5.8%,占比全国最高。

 

 

        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突显。全省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机械、电子、石化、冶金、轻工、纺织、医药八大行业中,规模超万亿的有5个,机械、纺织行业规模全国第1,电子、石化、医药行业规模全国第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5%、10年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坚持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作为总抓手,推动集群竞争力和产业强链走在前列

        

        集群地位和主导力显著增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占长三角一市三省的1/2,居全国第一;去年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比2012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

        

        集群集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获评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3家,其中国家级30家,总数全国第一;去年示范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2.8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4%。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重点打造的30条优势产业链中,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去年晶硅光伏组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4%,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全国40%以上,海工装备、风电装机的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

        

        集群龙头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规模超千亿企业12家、比2012年翻两番;超百亿企业从2012年的120家增至17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285家、19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把“智改数转”作为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的加速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跃升。去年发展水平指数达64.8,比2015年提高15.9,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60.1%,比2015年提高32.3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提速。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去年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0.3%,对GDP增长贡献率超16%,工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1.2万亿元。

        

        标杆示范作用增强。南京获中国软件名城,苏州、无锡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苏州、无锡分别获批国家区块链产业发展先导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省拥有全球“灯塔工厂”8家,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示范车间1639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累计分别达86个、135家,上云企业累计超35万家。

        

        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建成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去年,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4个,标识注册量约440亿、解析量约250亿,接入企业数3.4万家,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国首位。

        

四是坚持把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作为着眼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突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2381.69亿元,居全国第二,是2012年的2倍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98%、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48万件,是2012年的4.6倍。

        

        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累计试点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其中国家级2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90家,较2012年增长2.4倍;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9家,较2012年增长近1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保密移动通信、亿门级FPGA、高压大功率IGBT芯片、2-5MW永磁电力吊舱推进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速动车组摩擦材料、车用智能型氮氧传感器、超高压管线用焊接材料等关键基础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去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3.7万家、是2012年的7倍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9%、比2012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五是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制造强省的重要标志,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增强。2012年至去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8%,“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约束性目标任务。

        

        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2年至去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78%下降到去年的70%。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9家、绿色园区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83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由2014的0.9万辆增加到去年的23.9万辆。水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节能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优势和重点产业链全面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步伐,江苏发布新的“任务书”“施工图”

        

        一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以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为导向,开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实施集群培育和强链补链、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等一系列计划举措,引导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向世界级水平迈进,促进一批优势产业链加速向卓越产业链跨跃。

        

        二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升级工程和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揭榜挂帅支持机制,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补齐一批卡脖子技术短板。

        

        三是开创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制造新图景。以“智改数转”10大工程为总抓手,推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积极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先行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高标准推进车联网、区块链、信创等先导区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四是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体系。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支持一批碳达峰示范项目实施。持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积极培育绿色制造供应商,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绿色化水平。

        

        五是培育享誉全球的“江苏制造”名企名牌。实施壮企强企工程,持续深化“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形成一批引航企业、“链主型”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企业直通车”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诉求,指导用好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如何进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