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到2025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

来源: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7-05

摘要

近日,黔江区发布《黔江区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计划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据黔江区相关奖励政策,黔江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

重要解读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领带动黔江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黔江区出台《黔江区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到2025年,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6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家以上,梯度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统称“专精特新”企业)。

 

      黔江区“专精特新”企业重点面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服务性领域(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的优质企业。重点支持主导产品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制造强国战略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柱产业等领域。

 

      黔江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本条件:在黔江区内登记注册两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上年度营业收入不能低于1000万元)比重达到2%及以上,且至少满足以下2项条件: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近两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5%及以上,上年度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

 

      《行动方案》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围绕加强孵化培育、夯实科技支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公共服务、优化财政政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配套措施,具体详情如下:

 

      (一)加强孵化培育,构建“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

 

      一是支持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发展,打通“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通道;支持正阳工业园区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广、成熟度好、附加值高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孵化。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主导产业,提升现有孵化平台服务能力,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平台。三是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围绕“五大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固链,重点引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二)夯实科技支撑,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

 

      一是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动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区级企业研发机构。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产业技术攻关,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三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四是充分利用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资源,鼓励区内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组建技术设备联盟,促进交流对接、设备共享,提升科技研发资源使用效率。五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标准化建设,提高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二是依托重庆科创投集团等,参与组建“渝东南科创基金”,同时引导政府产业基金和社会资金、投资机构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三是引导融资服务机构通过“渝企金服”平台搭建的“专精特新”企业银企对接通道,积极做好需求对接、培训路演等线下服务活动。四是充分运行“央行再贷款+”“央行再贴现+”产品、碳减排等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专精特新”企业。五是引导商业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结合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体系,协调开发“专精特新”系列产品。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达到一定额度的“专精特新”企业,严格执行市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商业价值贷款相关政策。六是引导商业银行积极落实普惠金融和转贷应急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无还本续贷产品。七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落实“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八是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发专属信用担保类产品,适当降低担保费用。九是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运营管理,挂牌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十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申报区级拟上市企业储备库进行孵化培育,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抢抓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机遇,在北交所进行上市融资。

 

      (四)优化公共服务,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困难问题

 

      一是运营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专项服务能力,在技术创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知识产权、市场开拓、合规化建设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二是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筛选、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指导专利布局和导航。三是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专业咨询等服务,组织各类平台、机构、专家为“专精特新”企业上门问诊,开展专属服务和定制服务。四是建立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联系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一人”配备服务专员,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能、配套等实际困难。五是落实好“专精特新”企业专业人才评定、政策待遇和服务工作;完善“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搭好求职用工供需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带岗、送岗位下乡等活动。六是全面落实“专精特新”企业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政策。七是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各类展会,开展中小企业跨境合作服务,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八是引导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库入库企业、规上服务业特别是规上信息软件业、科学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交通运输等企业利用市经济信息委搭建的融通发展平台,真实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参加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促进大型企业扩大向“专精特新”企业采购规模。

 

      (五)优化财政政策,增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力

 

      一是落实中央、市级及区级财政资金,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奖励政策。(根据黔江区发布的《黔江区市场主体培育奖励扶持办法》(黔江府发〔2022〕18号),针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二是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的各项奖补政策。三是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四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境内外主要证券所挂牌、上市,针对挂牌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按政策落实各项奖补。

 

      如何进行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