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

摘要
重要解读
实施目标
到2023年实现工业用地有机更新3500亩,腾出用能20000吨标准煤,实现临平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41万元/亩,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3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产出3万元/吨标准煤以上;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10项以上,制造业投资额超200亿元,制造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级团体标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5项以上,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6家。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处于浙江省领先地位,建成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浙江省“未来工厂”示范区。
主要任务
(一)实施低效整治攻坚行动
1、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纳入浙江省高耗低效管理平台,实行闭环管理。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对标提升,达标销号。全力推进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实施节能减碳、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项目建设10项以上。
2、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新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全域整治工业低效用地,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的布局,腾出用地、用能空间。
3、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6个以上,三星级小微企业园6个以上,申报省四星级、五星级小微企业园1个以上,争创制造业小微企业园“亩均效益”领跑者。以孵化器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科创企业。
(二)实施创新强工攻坚行动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鼓励区内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同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优化产业链企业分工与协作,加快突破行业共性技术、探索新兴颠覆性技术,争取实施“尖兵”“领雁”等市级以上科研攻关计划项目15项以上。
2、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产业链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先进为标准,不断挖掘临平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装备工业产品。择优推荐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优质创新产品。实施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0项以上。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力争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50家以上,临平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7%。
3、做专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聚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时尚产业等产业领域,建立“孵化期-初创期-发展壮大”的科技创新企业梯队。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及关键细分领域,实施制造业冠军培育行动,新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临平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00家。重点择优打造区级雏鹰企业、区级鲲鹏(准鲲鹏)企业以及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累计超过100家。
(三)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
1、加强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招引,大力加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5G生态、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集群招商、精准招商力度,确保每年制造业项目签约数占总量三分之一,落地率60%以上,当年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达到10%以上,力争完成限上制造业投资额100亿元。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新增制造业产业基金项目10项以上。
2、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招引,瞄准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以及全球细分行业“隐形冠军”、高科技“独角兽”企业,加大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力争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达到10个,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
3、加强补链强链关键项目招引,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时尚服装、美妆医美等主导产业细分赛道,每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20个。
4、加强上市企业资本重组项目落地,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融资金额30亿元,重点投资高端制造业项目。每年动态保有市级以上重点培育企业10家、报会企业3家,实施一批上市募投项目。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股份制改造、上市公司再融资、对外并购、区外上市公司迁入区内、上市公司持股平台落地区内。
5、加强工业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重点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全周期管理服务及135工作机制。强化企业跨区域迁移管理,加强企业外迁预警,防范高风险企业迁入。
(四)实施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1、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标准制(修)订,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级团体标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5项以上。全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增区政府质量奖9个,力争三年新增15个。
2、全面实施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力争实施200个重点数字化改造项目,新增工业机器人500台。推进“未来工厂+产业大脑”建设,培育产业大脑1个,培育“聚能工厂”1家,培育市级“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40家,累计实施数字化攻关项目50个。
3、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建设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以上。
4、大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6家,推广“浙江制造精品”6项。建立“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提升机制,打响“临平制造”品牌。推进“品质浙货·行销天下”活动,加快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培育“浙江出口名牌”5项。
5、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扶持政策
1、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未来智造城”战略定位,提取土地出让金收入的1%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未来工厂”发展智造新业态新模式,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碳等方面予以财政支持。通过主导产业引导基金、政策性直投基金、定向基金等投资模式,加大对临平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项目支持,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现代金融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对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落地和投资、融资性担保公司、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给予补贴和奖励。设立政府性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强化风险池基金保障,扩大应急周转金规模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3、强化制造业人才保障,加速高端智能制造工程师引育。加强人才政策精准供给,切实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生活等各类服务上的需求。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