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梧桐计划”加速“腾笼换鸟”

来源: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7-13

摘要

提升质量、结构升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坚强力量,也是未来实现“两个先行”的制胜法宝。在高质量发展中接续奋斗推进“两个先行”,杭州市余杭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的形势,推动经济加快企稳回升向好。

重要解读

        如何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其中之一便是“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的余杭区,于去年全面启动实施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梧桐计划”,加快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科创平台、科技企业集中。

        

        目前,在该区32个存量工业用地达200亩以上的工业园(工业集聚区)中,已有15个正式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

        

为“科创企业森林”培沃土

        

        近年来,余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以创新著称。

        

        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5家、省实验室4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7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在“科创企业森林”枝繁叶茂的同时,余杭也遭遇发展中的“烦恼”:

        

        辖区内科创企业产业化需求和招引新项目落地需求旺盛,但新增工业用地空间“捉襟见肘”,存量工业用地多为乡镇工业园区,园区环境和功能配套相对较差,对优质项目和人才缺乏吸引力。

        

        去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立即行动,成立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邀请浙大、浙江省工信院等智库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对全区工业用地家底全面梳理,并进行评价。

        

        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梳理,存量工业用地达200亩以上的工业园(工业集聚区)有32个,面积有2万多亩;而全区存量工业用地面积则有3万多亩。“这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梧桐计划”随即实施。根据政府主导更新、企业自主更新、社会资本参与三种推进方式,到2023年,余杭力争有机更新工业用地6000亩,新建产业空间500万平方米,省级小微企业园达50个。

        

强链补强项目纷至沓来

        

        6月底,余杭的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和星华反光年产4550万㎡功能性材料、面料生产及研发中心项目参加了全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这两个产业项目的推进,是余杭全域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最新成果,建成后将实现亩产效益的倍数级增长。

        

        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让余杭产业空间特别是制造业空间有了更多的储备,强链补强的优质项目正加速引进落地。

        

        一位产业平台的招商人员已感受到了变化。“我们刚谈下一个用地需求150亩的生物医药项目,计划落地在一个有机更新后的工业园区。这个创新项目落地,将促进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链升级。”他说,以前该产业平台这么大的连片土地储备较少,而现在则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这样的“升级”正在余杭遍地开花——

        

        中泰工业园杭泰北路以西区块已吸引浙大脑机交叉研究院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

        

        改造后即将开园的五常横板桥工业园区,目前落地和在谈的生物工程、数字医疗、智能制造等项目已有10余个;

        

        闲林威呢斯区块变身未来科技城上市企业创新园,已有华是科技、百子尖科技等8家企业签约入驻。

        

 

        在“梧桐计划”助力下,今年上半年余杭集中签约127个重大产业项目。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三年内该区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0家。

        

拒绝传统,打造“未来产业社区”

        

        今年,余杭计划32个工业园(工业集聚区)全部完成有机更新方案编制,并有机更新3000亩工业用地,启动建设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力争200万平方米。

        

        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不断提到,余杭的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跟一般的“腾笼换鸟”不同,提升的不仅是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还有城市面貌、园区功能和配套。

        

        “余杭正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我们要打造的是未来产业社区。”他说,有机更新地块上建起来的并不是传统的制造业厂房,而是根据实际开发的工业楼宇、数字园区等。

        

        走进余杭原友谊电表元件厂改建后的园区,看到这里绿茵遮蔽、红墙黛瓦,去年还是斑驳废旧的厂房区改换了新颜。通过改造提升,园区不仅实现税收从初期的50万元增长至现在的3000余万元,而且成为余杭新的网红“打卡点”,并集聚了大批创新人才和项目。

        

 

        为让打造“未来产业社区”顺利推进,余杭对经批准实施有机更新的项目,在具备控规前提下容积率宜高则高,原则上按不低于2.5控制,国有公司开发项目试点探索3.5以上容积率。

        

        此外,对32个工业园(工业集聚区),余杭通过构建有机更新评价体系,进行分类发展:将工业用地规模较大、产业相对较集聚的11个园区打造成产业社区;将工业用地规模一般,但交通区位条件较好的14个园区打造成为特色小微企业园。

        

        如何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