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独角兽”数量领跑全国,累计估值超3万亿

摘要
重要解读
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榜单情况
2021年北京市共有9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旧金山),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独角兽之城”,累计估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健康科技、软件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近六成,其中,航天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50%,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40%。在科创资源高度集中的海淀区,独角兽企业数量为42家,占北京市46%,总估值达2.8万亿元,为各区之首。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
2016-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从2016年的32家,估值9220亿元,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估值70%,增长到2021年的42家,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估值74%,一直占据国内独角兽企业的核心位置。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北京市比例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退出情况分析
2016-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上榜企业共91家(各年份不重复计算),独角兽企业累计退出39家,其中上市19家,被并购4家,估值下降15家,还有一家是被认定为北京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不属于独角兽范畴而退出。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的良性退出占比达到62%,充分体现了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良好发展前景。2016年-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榜单每年都有退出企业。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2017-2021退出原因分布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2017-2021退出数量分布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一直响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引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发展,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在2021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聚焦的行业中,人工智能仍然一枝独秀,健康科技、企业服务、软件服务每个行业赛道有五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受双减政策影响,教育科技板块几乎所有独角兽企业全军覆没。
2021年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图
总体说来,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偏重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型行业较多,能够解决国外科技封锁,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独角兽企业还相对少一些。
目前国有资本在独角兽企业布局上也很亮眼,对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2021年的42家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中,有23家都有国有投资机构入股,占比54%。
从长期来看,资本对独角兽企业的所选行业、发展方向仍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国家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企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地方政府如何引导资本有序投资企业,让资本成为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助力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从独角兽企业2016-2021年的发展来看,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一些特征。
一是赛道选择。能否成为独角兽甚至超级独角兽,赛道选择很重要,赛道首先要符合国家整体政策导向的要求,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方向要对,K9教育以及众多由于估值下降退出榜单的独角兽企业在方向选择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同时,行业规模需要足够大,并且行业天花板足够高,短期不会被触及,应该说中国的很多行业细分领域,支撑起几家独角兽企业都是很轻松的,但要想发展成为超级独角兽,行业的天花板就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千亿规模市场,很难诞生超级独角兽,万亿市场从长期来看一定会诞生超级独角兽企业。在赛道选择上,就像报告前述,结合党建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二是科技创新。本身独角兽企业就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其高估值,往往是对其优势的创新技术给予的合理预测,而独角兽企业在获得投资之后,需要不断的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适应市场需要,有一定前瞻性,甚至需要提前做一些基础研究的布局,构建护城河,才能更好的支撑合理的估值水平。
三是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离不开市场化,独角兽企业做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还是通过市场转化,获得持续的收入,互联网单纯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让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积累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化商业化上,是独角兽企业需要不断思考的。
四是管理运营。独角兽企业由于其短期内获得了较大的资金投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和人员均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长,管理和运营往往无法迅速跟上,在快速发展期,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掩盖,当企业增速下降或融资不畅,这些问题就会迅速暴露出来,拖累企业发展。在现金流较好的时候,提前改善管理运营水平,未雨绸缪,应该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必选项。
如何进行北京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