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万亿”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5%!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7-15

摘要

近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

重要解读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明确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增长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450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31亿元,下降0.4%。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1%;私营企业增长4.0%。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19.8%。

        

        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5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7%;6月份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4%。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上升1.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亿元,同比增长1.0%。

 

三、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上半年,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以及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从全年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保持正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下阶段来看,目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在上升,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来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比4月份加快9.4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14.3%,比5月份进一步加快了4.8个百分点。

        

        第三,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6月份,制造业PMI重回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5.2%,表明制造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恢复,服务业有望进一步改善。6月份,服务业PMI已经升至54.3%,重返扩张区间,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61%,连续两个月回升。从交通物流看,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6月份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7%,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

        

        第四,创新发展增动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GDP增速7.2个百分点。

        

        第五,宏观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3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落实,6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强化部署,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从经济运行近期情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著回升,物流人流更加畅通,企业预期信心逐步改善,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发力。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如何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