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计划”推动软件产业进入“第一梯队”

摘要
重要解读
为什么要推行“满天星”行动计划?
满天星”行动计划涉及商业楼宇、创新创业、软件产业三个关键词,其目的就是要把商业楼宇用起来,把创新创业人气聚起来,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做起来。
“制定‘满天星’行动计划时,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通盘考虑。”周青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者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社交要求比较高,需要相对完善的配套服务。从承载场所来看,商业楼宇既有创新创业气氛,又有高品质生活环境,非常适合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因此我市确定将中心城区作为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区域。
从产业、就业和创业角度考虑,“满天星”行动计划所涉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包含了工业软件、游戏软件、基础软件等,产业覆盖面广,同时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可以灵活实现就业,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活力。
从场景应用来看,重庆工业门类齐全,尤其需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助推其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此外,从企业服务及机制建立等方面来看,“满天星”行动计划提出,将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更加主动的服务,由市、区两级共同发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渝创新创业。
满天星”行动计划按照“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总体要求,“满天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一个总目标、六项重点任务”。
一个总目标:
到2025年,通过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实现使用商业楼宇面积200万平米,新增软件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新增软件业务收入1000亿元。
到“十四五”末全市软件业务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六项重点任务:
1、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将在中心城区全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等各类数字产业,集约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化、现代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精心培育一批试点示范,创建一批国家级园区。
2、拓展场所承载空间。重点是鼓励中心城区出台利用商业楼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配套措施,打造“拎包入住”环境,简化企业入驻流程,在房屋租金、办公装修、网络通讯、适配评测等方面给予新入驻软件企业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入驻楼宇发展。
3、强化场景应用牵引。重点是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开放应用场景,建立常态化应用场景发布机制,滚动发布应用场景清单,鼓励软件企业“揭榜”应用场景项目,根据建设运营考评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补。
4、培育壮大重点主体。重点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挂牌上市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剥离信息化部门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支持大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内部孵化成立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中小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5、加大人才引培力度。重点是鼓励中心城区出台专项人才政策,建立以人才年薪收入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在落户购房、子女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支持建设新型软件工程师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人才供给能力。
6、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重点是打造一批知名公共服务平台,策划举办系列重大活动,加强宣传报道,形成浓厚发展氛围。
从三方面推进“满天星”行动计划
建立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事务,同时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将建立工作专班,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打表”推进各项工作。
加强激励引导。为激发调动各区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市将聚焦楼宇收储使用面积、新增企业数、新增从业人员数等指标,出台产业发展评价奖励办法,采取“定期通报、半年评估、全年考核”方式,对各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并根据排名给予资金奖励,对绩效较好的楼宇授予示范楼宇称号,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加速实现“产业兴起来、楼宇用起来、人气聚起来”。
鼓励创新创业。中心城区各区将出台利用存量楼宇发展软件产业的配套措施,在房屋租金、办公装修等方面给予新入驻软件企业政策优惠,同时鼓励各区出台专项软件人才政策,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环境。
渝中区重点培育“3+X”软件产业体系
“十三五”以来,渝中区以工业软件产业的培育为契机,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2021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超过260亿元,陆续获得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城区、国家级涉密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基地、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等称号,目前全区已投用软件产业核心载体40多万平方米,集聚软件企业250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近4万人。
接下来,渝中区将全面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区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核心载体突破100万平方米,软件企业达5000家以上,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在产业布局上,渝中区将聚焦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这三类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壮大工业软件、做优做强信创产业、持续发力区块链产业发展整个数字经济,培育形成创新驱动、协同开放、富有竞争力的“3+X”软件产业体系。
南岸区加快形成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放平台,南岸区把软件产业发展的重心聚焦于数字文创和物联网行业。2021年,该区集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1500余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国家密码应用创新示范基地、重庆市5G产业园等称号。
接下来,南岸区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依托在区高校和人才培训平台,通过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人才社区、提速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人才品牌活动和提升人才所需的城市配套水平,加快形成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南岸区还将围绕“抓场所”精准实施楼宇化,“抓应用”加快推动场景开放,“抓企业”全面强化招商引资,“抓人才”有力夯实人才基础,“抓机制”完善系列措施,聚焦数字内容、汽车软件等细分领域,加快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按照规划,到2026年,位于南岸区的重庆软件园,建成投用面积将超过200万平方米,达到千亿级产值规模,创建为“中国软件名园”,软件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强化激励引导
聚焦楼宇收储使用面积、新增企业数、新增从业人员等指标,出台中心城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奖励办法,市级按照“半年评估、全年考核”原则开展评价,根据排名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鼓励中心城区组织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揭榜”应用场景项目,市级对中心城区组织应用场景建设情况开展年度考评,根据排名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以上奖励资金纳入市财政对区产业集聚转移支付,用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对绩效较好的楼宇,授予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示范楼宇荣誉称号。
2、做大做强企业
对进入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的,市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市级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的,市级择优给予奖励。
支持建设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服务绩效,市级择优给予单个平台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严格落实国家软件首版次应用支持措施,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等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如何进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