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项重点工程,为“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2-07-25

摘要

近日,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城镇绿色节能提升工程、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重要解读

       2022年3月,四川省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十项重点工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14.92万吨、0.79万吨、5.95万吨、2.53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二、重点工程
       
       (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
       
       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导企业实施原料、燃料清洁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比例。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逐步提升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废水治理水平。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动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培育一批省级能效、水效标杆企业。“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
       
       (二)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导向,加快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支撑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评价,推动园区内企业能源梯级利用、原料/产品耦合,推进石化、钢铁、有色、稀土、装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数字矿山和智慧园区改造,提高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
       
       (三)城镇绿色节能提升工程
       
       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先进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示范应用,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优化负荷供需匹配,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城镇清洁取暖比例和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
       
       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重点港区、重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
       
       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推广应用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灶具。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加快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2025年,四川省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50%。
       
       (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
       
       积极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性能诊断和评估,加快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和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数据机房、空调、照明、光伏等设施设备节能改造,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遴选一批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

       (七)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

       加大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整治力度。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区域,实施一批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项目、2023年空气质量达标冲刺项目、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攻坚项目。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工程。

       (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削减中小型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民用散煤与农业用煤。大力推广园区集中供热,推动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到2025年,四川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1.5%左右。

       (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

       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修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加强油船和原油、成品油码头、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有效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推进LDAR数字化管理。

       (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

       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一批土壤安全保障项目、固体废物综合整治项目、重金属减排项目、危险废物处置项目,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到2025年,四川省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1.3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0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

三、扶持政策

       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加大绿色金融评价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绿色低碳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加快绿色债券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积极推进环境高风险领域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研发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保险,推动发展绿色农业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和林木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如何进行智能工厂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

本文所列数据均通过合法手段由公开渠道信息加工整理而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涉及用户或企业隐私、数据错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