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百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出如何?

摘要
重要解读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聚焦主业、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等特征,是助力我国制造业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县域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最终承载地之一,也是培育工作的一线推动者,如何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是长三角县域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截至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共4762家,其中苏浙皖三省拥有985家,占全国总数的20%以上,在全国属于“小巨人”盛产区域。
长三角百强县是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四大维度构建了包含28个三级指标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最终形成长三角百强县榜单。同时长三角百强县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要承载地。截至2021年,长三角百强县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5家,占三省总数的37%。六成以上百强县拥有“小巨人”1家-5家,仍有15个百强县尚未诞生“小巨人”。长三角百强县R&D投入水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近五成百强县的R&D投入占GDP比重处于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输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基本储备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巨人”的产生。
江苏省百强县“小巨人”产出与其工业实力偏差较大。江苏省工业基础雄厚,长三角百强县中,江苏省占40席,其全部县(市)均入围,且前十名中占6席。江苏省百强县2017-2020年平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约为22473个,然而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仅为108家,规上工业企业的“小巨人”产出率仅为0.48%。“小巨人”的产出结果表明江苏省百强县可能存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不足,高“硬科技”含量企业、细分龙头企业相对偏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培育产业新动能。
浙江省百强县“小巨人”产出数量最多。长三角百强县中,浙江省占38席,占其全部县(市、自治县)的71.7%。浙江省百强县2017-2020年平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约为2380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为192家,“小巨人”产出数量居三省首位。特别的,宁波的慈溪市是长三角百强县的“小巨人”集聚地。
安徽省百强县“小巨人”产出率相对较高。长三角百强县中,安徽省占22席,且主要居于第61-100名区段。安徽省百强县2017-2020年平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约为616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65家。从规上工业企业的“小巨人”产出率来看,安徽省百强县在三省中最高,为1.05%。这表明安徽省百强县的规上工业企业质量较高,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氛围相对较浓。
如何进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