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奖励5000万!唐山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摘要
重要解读
《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提出,到2025年,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力争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1—2家,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农机装备、工程与专用装备、冰雪装备等领域。在区域规划方面提到,要加快唐山、石家庄、廊坊、邯郸等市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装备、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
近日,唐山市起草了《唐山市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唐山市装备制造产业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唐山市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开发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重点产品,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完善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到2025年底,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力争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7%以上。
(三)骨干企业加快成长
到2025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的20家以上,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集聚发展工程
1、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强集群,以中车唐车为龙头,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高速磁悬浮车等高端车型,开发与未来智慧城市相适应的智能轨道交通产品,延伸发展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链条。积极对接西门子、三洋电机、住友重工、爱普生等企业,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持新联、万杰、兴业等企业紧盯数字化、绿色化、柔性化发展趋势,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再生产提高印机产品智能化水平,做强模切烫金、装订、制版三大类优势产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力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本地企业配套率达到16%以上,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印刷包装机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53亿元。
2、做强重型成套装备,支持金隅冀东、华电曹妃甸重工、中材重机等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矿山、冶金、水泥、石化装备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围绕近海、深海、远海梯次布局,加快引进港口起重装卸、钻井平台、海上风电、浮式储卸油装置等项目,让海工装备成为海洋经济的骨干支撑。做优金属制品业。发挥万亿级钢铁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装配式住宅、钢木家具、齿轮轴承等特色产品,力争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二)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装备制造产业创新体系。每年遴选一批优质项目,积极争取成为河北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2025年,在装备制造领域再建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2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三)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在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等领域,围绕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优化、供应链协同等关键环节,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谋划一批“智改数转”项目。加大培育力度,引导鼓励唐山市优质企业争创“灯塔工厂”。到2025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达到4-6家。
(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加快推广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易拆解、易分类的绿色设计技术,开发绿色产品。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到2025年,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优选20家龙头骨干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集群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壮大实力,打造装备制造“航空母舰”,使其在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选择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技术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群体,营造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到2025年,培育20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唐山装备制造产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针对重点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中车唐山公司、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唐山松下等优势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新增省政府质量奖2家。
(七)实施服务转型工程
引导和支持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机器人、重型成套装备、印刷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增加服务环节的投入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撑能力。
(八)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落实“凤凰英才计划”,依托沿海经济隆起带高级人才洽谈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唐山行等活动,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实施股权激励及分红激励试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实施高薪、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奖励。
三、支持政策
(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1、支持技术引进。对企业从国务院及各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引进技术,按合同当年实际支付技术交易费用的50%进行奖补,最高100万元。
2、支持智能化提升。对新认定的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或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3、支持技术改造。对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含京津转移工业项目),采用“先投后补”方式,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含相关无形固定资产投资)的5%给予奖补,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二)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实力
1、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质量效益型企业、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2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个人奖的个人,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
2、鼓励企业创建品牌。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商标金奖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河北知名品牌、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每件奖励2万元。
3、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对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单位奖励10万元。对在唐山设立国际、全国、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承担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4、鼓励争创行业领军企业。对新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
(三)支持科技创新
1、鼓励建设创新平台。支持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奖励补助经费。对新认定(备案)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三品示范企业,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资金补助。
2、鼓励实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对省级以上(含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0%予以奖励,最高100万元。
(四)支持人才引进培育
1、补助高端人才引进。对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全职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劳动)合同,按年薪10%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30万元。
2、鼓励引进研发机构。对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等在唐山设立或共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唐山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总部或研发机构,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励。
如何进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申报,点击下方“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上门为您一站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