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条件,标准,流程,申报时间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任务之一。两化融合贯标的申报时间每个省份都不一样,通常会设定一个明确的申报周期,周期需要多久取决于企业实际情况,一般为5-7个月。
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条件和标准: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应保持良好,具备稳定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在申报前的近三年内,企业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二、技术条件
1、企业应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包括具备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组织架构以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等关键要素。
2、企业应展现出一定的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这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或成功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来体现,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管理条件
1、企业应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特别需要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2、企业应表现出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其他认定要点
1、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包括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如ERP、PDM、SCM、CRM等,这表明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有较好的实施基础。
2、为了保障两化融合的顺利进行,企业应确保对信息化工业化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包括购买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等必要的硬件设施。
3、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应有所保障,对于有独立机房的企业,需要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特定数值指标(因不同地区而有所差异)
1、在销售收入方面,虽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未设定具体要求,但一般来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评定时会更具优势。
2、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人数通常在100人左右;而对于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则没有具体的员工人数限制。
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流程:
一、体系建立阶段
1、两化融合贯标启动: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标准宣讲,确保团队成员对两化融合有统一的认识。举办贯标实施培训会,提升团队成员的实施能力。
2、两化融合分析诊断: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现状和需求。对企业现有的两化融合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进行贯标标准培训,使团队成员熟悉并掌握相关标准。
3、两化融合体系构建: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体系策划,确定体系框架。设计体系文件架构,确保文件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组织体系文件编写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文件编写能力。
4、两化融合文件编写与培训:按照体系文件架构编写具体的文件内容。对编写的文件进行评审与修订,确保文件质量。发布最终的文件,作为体系实施的基础。
二、体系实施阶段
5、体系试运行:在企业内部进行体系宣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循新体系。开始体系的试运行,并记录运行情况。根据试运行情况对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
6、两化融合内部评审:组织内审培训,提升内部审核人员的能力。进行内部审核,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和符合性。根据内部审核结果进行管理评审,确定体系的改进方向。
三、体系审核阶段
7、两化融合审核认定:准备迎接外部审核机构的审核。配合外部审核机构进行审核,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证据。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改进,确保体系符合两化融合的标准和要求。完成项目验收,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认定证书。
- 单玉
高级政策咨询师
熟悉科技、发改、人社等委办局的补贴申报和资质认定,帮助企业制定3-5年的补贴申领规划方案。擅长方向- 企业领补贴规划
- 企业荣誉认定
- 企业资质认定
- 政策奖励申请
- 向专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