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补贴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这四大优势你知道吗?【附申报攻略】

来源:
企知道
发布时间:2022-07-05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两化融合领域标准体系建设,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普及推广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路径,以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今天,小编总结了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的四大优势,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优势一:大势所趋

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是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的需要。

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变革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施两化融合贯标顺应工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大潮,提升企业生产研发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能力。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优势二:转型升级

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规范企业发展。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提高竞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变革、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和数据开发利用方面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挥作用的机制。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优势三:实力认证

两化融合贯标是企业含金量非常高的一种荣誉资质,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政府采购、市场采信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府采购方面,已将是否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巨大优势。

作为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在评定结果采信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进展,包括争取融资授信、成为供应商优选重要依据等。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优势四:政策倾斜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具备工信部、省经信委部门项目资金申报优势、资质评定优势等。通过评定的企业不仅在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而且还有地方性政府补贴,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

工信部明确提出,优先从符合两化融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中选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另外在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CP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任务申报中,通过两化融合评定的企业可获得加分,获得政府的奖励。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除了上述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的优势,小编也梳理了一份有关两化融合贯标的申报攻略。帮助有需要的企业伙伴详细了解。

1、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认定条件

原则上任何企业都可以实施两化融合贯标,但是根据申报的经验判断,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更容易审核通过。申报企业具有管理软件、系统、平台或计划引进相关软件、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管理管理)、EDS (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MDS (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QAS(质量保证系统)、MAS (制造自动化系统)、MES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认定流程

两化融合贯标主要分为四大阶段,分别是:准备与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认定。

(1)准备及启动

主要工作内容为成立项目组、制定贯标工作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调研与差距分析、体系标准培训及相关专题培训等。

(2)体系建立

主要工作内容是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文件的编写与培训,其中包括指导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体系文件架构设计、具体文件编写、文件体系评审修订、文件体系审批发布、文件体系内部培训、文件体系完善与改进等。

(3)实施阶段

该阶段为体系试运行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运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确保新型能力打造的全程持续受控和全局优化,并通过适时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新型能力目标的及时有效达成,从而协助企业管理体系的平稳过渡与全面贯彻实施。

(4)评估与认定

当企业的体系运行水平达到相关要求后,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人员可协助企业想评定机构提出评定申请,如果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全面考核,企业即可获得相关认证证书。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的优势及申报攻略,如果您的企业想获取两化融合贯标的专业指导,欢迎识别下方企业微信二维码,添加“火火”企微好友详细了解。↓↓↓

  • icon
  • 单玉

    高级政策咨询师

    熟悉科技、发改、人社等委办局的补贴申报和资质认定,帮助企业制定3-5年的补贴申领规划方案。
    擅长方向
    • 企业领补贴规划
    • 企业荣誉认定
    • 企业资质认定
    • 政策奖励申请
  • 向专家提问
免责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由企知道综合整理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联企知道平台。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等纠纷,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